NEWS最新消息

2018/11/19 健身運動、大腦科學暨體育運動學術發展與省思實施演講 國立師範大學張育愷特聘教授主講

演講主題:健身運動、大腦科學暨體育運動學術發展與省思實施演講。
演講人:國立師範大學張育愷特聘教授主講。
主持人:潘義祥教授。
潘教授首先介紹自己當初在國中山大學任教時,因校內有優秀的教授獲吳大猷獎,爾然間了解到該獎項實在是得之不易。回國立體育大學任教後,發現本校亦有位張育愷教授獲得此殊榮獎項,日後與張教授熟識後發現其學術成就與武術過人之處,對於後進的學習是一位標竿及楷模,因此特別於今日邀請張育愷教授回來演講,相信大家今日認真學習,一定收穫爆表,現場以最熱烈掌聲歡迎今日主講人—張育愷特聘教授。
教授先介紹自己,所謂露相非真人,真人不露相,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感謝潘老師請到張真人露相,透露出學武之人的毅力用在學術領域有什麼的火花與成就?張教授現場的背景雖然是ptt的投影幕,可是在其人生背景與成就卻是大有不凡之處,教授目前是審體活動認知神經科學實驗的主持人、台灣運動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國際運動心理學會委員、亞太運動心理會執行委員及體育學報總編輯,學術興趣是健身與競技運動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一生獲獎無數,有許多傲人的成就。當老師在講成就的過程,個人覺得就如同一位進入名人堂的NBA的現役球員,栩栩如生的在眼前敘述過去種種與其偉大的過程。教授從美國卡羅萊納大學格林斯堡校區健身與競技運動科學系博士畢業得博士最佳論文獎開始,創造許多亞洲第一的歷史,揭開真人的傳奇事蹟,令人非常景仰與讚嘆。

教授提到過去雖然有一點點成就,但其實自己也曾經徬徨過,但在偶然的機運下,從武術找到了自信心,運用武術的毅力創造了未來方向,回憶起過去求學階段並不是很會讀書,高中之前都是班上倒數前5名,後來因讀了武俠的漫畫書,對中國武術充滿了想像與熱誠,因此後來選擇考文化大學體育系學習武術,當初家人一度反對,後來因考取的分數很高,可能感受到想就學的決心,因此同意就讀,大二期間開始教拳,後續大學期間參加比賽,以北拳拿下武術比賽第二名,因此信心大增,進而從武術中找到了自己。

從Bandura自我效能理論中,過去成功經驗來增加成功信心,過去自己求學階段沒有甚麼成功經驗,然而透過武術運動擅長找到信心,產生自我肯定,因此轉化為成功人生。在學術研究主要為急性健身運動、認知與大腦,提到大腦認知功能CF與運動的關聯性。在求學階段很幸運的學校的教授剛好是統合分析 Mata Analysis第一篇的作者,因此了解到這樣的研究的價值。在張教授的分享中提到運動45分到60分且連續4周到26周,可以改變大腦認知;後續再想這樣的連續時間太長,因此想了解一次性的運動到底有沒有對大腦認知功能有提升?接續說明亞洲人在學術領域到底能做些什麼呢?在研究的金字塔,從金字塔底端-專家的言論到金字塔最高-納入國家發展政策中,所謂十年磨一劍,多年的努力就為了達到這樣的頂端。
接續說明輕到中強度的運動,運動多久結果可以達到到好的效應,得到運動20到30分鐘是最好的時效。那到底什麼樣的人一次性的運動最有效呢?是經常做運動的老年人還是平常不做運動的老人所做的一次性運動成效好呢?研究結果是一次性運動都可以達到大腦認知功能的提升,而持續性運動的人功效比只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效果好。家是否有疑問為什麼一次性運動能增加認知功能的效應呢?運動結束後,大腦活化比較多,也就是說同一件事,大腦可以投入資源變多,然而一次性中等強度運動,建議長期運動有助於增進大腦活化。

張教授告訴大家未來學術趨勢,但我們現況太過放鬆,我們其實要更努力,因為我們可以做的到,如果沒有跟上趨勢,你就會被淘汰。然而過去教授參與研討會、中文期刊發表、英文期刊發表,乃至出國的體會,從原本數量的競爭、質量倫理IRV、產學科普keep going。 未來研究議題新指標、考客藍、複製研究、大數據、AI人工智慧等。未來要非常小心假的知識,因為這比沒有知識更可怕,過去時代有時代的任務,未來時代就掌握在大家手中,教授鼓勵大家要超越他,因為培養青年是國家希望,亦是未來的希望;但超越教授不容易,教授每天都5-6點多起床,希望大家加油。 最後以願景中的六大項鼓勵大家-專業、跨域、洞察、國際、堅韌、共好。

主持人潘教授總結:張教授給大家的六項勉勵,如同法輪一般的運轉,提供大家未來視野,因應國際化是未來趨勢,希望大家多琢磨英文,洞察新趨勢把握當下努力,培養堅韌的武術精神,未來成就將無可限量。
現場提問:運動提升認知能力如何用在學校教學? 教授建議因為運動30分鐘後可提升80分鐘的大腦認知能力,因此有效的將體育課排在重要學科前是很好的規劃方向,適當體育運動課,可以讓學生變聰明。

最後徐偉庭老師回饋自己以前就讀博士班時已耳聞張教授非常厲害,但到底多厲害、厲害在哪裡?今日才了解到。很感謝張教授帶給大家一場很棒的演講,不管是知識上或是經歷上或是追求卓越上,都給碩士和博士生非常好的學習,感謝張教授用心的準備。

以下學習的收穫與省思如下:
一、 人生無限可能性:人生除了擺脫黑白之外,不要只有彩色而已,更要運用色彩繪畫出無限的可能性,創造出無與倫比的價值。從張教授的生命過程當中,可以看出想法很重要,自己的想法是影響未來成就的關鍵,因此投資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生命的價值。
二、 人生長遠的規劃:據說三國司馬懿取政權時,對曹爽說一句話:我只揮這一次劍,但磨了10幾年。由張教授的分享可以了解,學術的金字塔是漫長的過程,或許要影響國家的決策不容易,但教授也是努力磨劍,最終達到了這樣的成就,這也給自己一些啟發—不要永遠只為當下磨劍,要做長遠的規劃,創造自己可以揮劍的機會。
三、 關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省思:曾聽過有智慧的人分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一些見解,大數據其實是集合過去人類生活的智慧針對未來的事物來進行分析及判斷,然而這些數據卻無法推估未來十年會發生什麼事,其看法是因為大數據雖是人類的智慧為結合,但其實人類的觀察並不是全面且完整的,具科學的數據,我們只了解我們的空間的6%,還有90%以上的空間未知領域,因此有侷限性,推論得知有拘限性的智慧是無法推論未來面臨的未知領域。
其次人工智慧省思,最近某鴻X公司使用機械手臂,旗下員工大量失業,未來機器取代人力的趨勢是越來越明顯,人類的生活從人與人的競爭到人除了與人競爭外,還要對抗機器人,生活面臨挑戰;現在人類已發展了推演功能的電腦程式,就是Google、Youtube或是Facebook都有針對使用者喜好而建議一些事項,如果持續發展下去,未來我們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是否都被遣移默化的引導呢?
從另一種比較悲觀的角度來看,過去曾有電影魔鬼終結者演出,機器人未來是人類的最大敵人;駭客任務也演出機器人的電力來至於人類大腦的電子來成為其電力的來源;機械公敵更演出了機器人像人類的反撲;不論當初研發的科學家是要幫人類或是想要毀滅人類而從事研究,其結果都會推論到這樣的一個想法—人類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因此為了保護人類必須要消滅人類。從80、20定律了解人類的80~90%的資源掌握在10~20%的人手上,因此這群人幫全人類的未來做了決定,我們可能沒辦法阻止這樣的趨勢,那是否還有一條路可以繼續走下去呢?值得大家省思…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    åœ–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和室內

   åœ–像裡可能有2 個人    åœ–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和室內